全球美術館館長齊聚成都,這些美術館你pick誰家?
5月23日-25日,坐落在新津老君山腳下的知美術館,熱鬧非凡,由知美術館和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聯合舉辦的亞洲藝術館館長論壇在成都新津知美術館舉行,來自全球知名的美術館館長、策展人、專家學者齊聚成都,以“開放的東方:全球當代藝術語境下的亞洲藝術”為主題,帶來13場精彩演講及4場圓桌討論,共同打造了一場頂級的學術及思想盛宴。
知
那么問題來了
這些全球知名的藝術博物館
你們都有了解嗎?
修建于1891年的芝加哥藝術博物館,位于芝加哥市中心,是美國當今三大美術館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美術展覽館之一。館內收藏了上下五千年、縱橫五大洲的藝術珍品,并以收藏大量印象派作品和美國藝術品著稱,梵高的《臥室》、莫奈的《麥草垛》、《睡蓮》、格蘭特·伍德的《美國哥特式》和愛德華·霍珀《夜鷹》都是其鎮館之寶。
舊金山是一座藝術之都,這座城市擁有很多世界級博物館和歷史建筑。其中建于1966年的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位于舊金山市中心,這里收藏有來自中國、日本、朝鮮、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各類藝術珍品15000多件,而作為館藏重點的則是收藏在這里的2000多件中國瓷器,1200多件玉器,800多件青銅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始于新石器時代,迄于清,是世界上收藏中國玉器最豐富的博物館。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創立于1953年,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它最初被稱為“馮平山博物館”,至1994年,博物館改稱“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1996年,博物館增加了新翼,位于徐展堂樓的展廳建成開放。在過去50年,博物館珍藏超逾1500余件具歷史價值的中國藝術品,它們主要分為青銅器、陶瓷和繪畫三類,年代上至新石器時代,下迄清代。
巴黎賽努奇亞洲藝術博物館
巴黎賽努奇亞洲藝術博物館是近140年來西方眼中的標志性亞洲藝術場所。在法國,可以成系統看到亞洲文物展示的博物館只有兩家,一家是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另一家便是賽努奇博物館。它與中國當代藝術的淵源可溯至上世紀中葉:從1946年開始,博物館開始向亞洲當代藝術敞開懷抱。50年代到90年代,博物館圍繞此主題的展覽及收藏政策使其在歐洲獨占鰲頭。
今年4月,賽努奇博物館已閉館,將進行為期一年的展示陳列調整。再次開館的時候,這個博物館里館藏中國文物的固定展覽,將從現在的商至宋,一直延續到20世紀初,打造更完整的中國文物展示時間線。尤其是新辟出的中國書畫展廳,將使賽努奇博物館成為法國鮮有的專門固定展出中國書畫的博物館。
北京畫院美術館,于2005年9月試開館。建筑面積4600平方米,設四個展廳,展覽面積1167平方米。此美術館的一大特色是下辟了齊白石紀念館,以收藏、陳列、研究齊白石書畫為主,并將北京畫院所藏的齊白石作品分為十個系列專題陸續陳列展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如今,北京畫院美術館已經成為研究齊白石藝術、弘揚齊白石文化的重要窗口。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成立于2012年10月1日,是中國大陸第一家公立當代藝術博物館。同時,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也是上海雙年展的所在地。它坐落于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畔,占地4.2萬平方米,展廳面積1.5萬平方米,內部最高懸挑45米,高達165米的煙囪既是上海的城市地標也是一個特別的展覽空間。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建筑由原南市發電廠改造而來,它不僅見證了上海從工業到信息時代的城市變遷,也揮別了對能源無度攫取的過去,其粗礪不羈的工業建筑風格更是為藝術家的奇思妙想提供了豐富的可能。
成都知美術館
位于中國成都新津老君山腳下的知美術館總建筑面積為2353平米。它外形內斂、極具禪意,由國際建筑大師隈研吾設計,運用流水、瓦片等元素,使建筑與自然有機相融,空靈寂靜,動靜相宜,盡顯生生不息、道法自然的東方哲學。美術館VI系統由日本平面設計大師原研哉設計,由美術館外觀瓦片的元素構成,形成富有變化的水波紋樣。
知美術館秉承“萬物、見解、常新”的核心理念,旨在當代藝術的國際化語境中,探討東方美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與此同時,“知”完全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從已知朝向未知,從眼前朝向無限。因而,知美術館還將探索人自身的靈感與高科技的融合,在新媒體藝術領域進行前沿的可能性探知,建立對藝術史的完整度和開放性具有建設性意義的收藏及策展系統。
本刊記者:楊穎
河北畫院副院長、河北美術館副館長王立明 蒞臨盛世丹青美術館指導交流工作 秦古美術館館長
12月21日下午,河北畫院副院長、河北美術館副館長王立明,河北師范大學教授王凱等一行人在邢臺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姚衛國,邢臺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院長、教授張奎英,邢臺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韓壯,邢臺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楊素群,邢臺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李華棟,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王旭等人的陪同下,蒞臨邢臺市盛世丹青美術館進行藝術交流及指導工作。
王立明院長在與邢臺市盛世丹青美術館館長楊玉慶的深入交流中,就盛世丹青美術館的整體發展及藝術推廣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指導性意見及建議。
王立明院長提出,藝術修養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后天的學習培養,定期舉行邀請展及學術性活動,不僅可以給予藝術家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更可以給廣大群眾一個學習提升的機會,這是一項非常值得延續并有價值、意義的工作。交流中,在場的其他領導及老師均對盛世丹青美術館在文化事業的建設、推動上給予了肯定和支持,并表示對今后的發展、合作寄予期望。
王院長通過了解盛世丹青美術館歷年所成功舉辦的畫展及學術交流活動,如“守望——韓喜增繪畫藝術展”、“染春——邢臺年畫五十年回顧展”、“盛世丹青首屆全國百位書畫名家邀請展”等,給予了肯定和好評。最后,到訪領導指出,盛世丹青美術館作為邢臺文化產業中較有實力的文化平臺,今后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夯實文化基石,努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化品牌,為推動邢臺文化經濟建設和文化自信做出應有的努力和貢獻。
▼
美苑教育美術培訓的小朋友們及家長走進山西省工藝美術館、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 秦古美術館館長
11月18日下午,美苑教育美術培訓的小朋友們及家長一行20人來參觀山西省工藝美術館、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
山西省工藝美術館由七層涵蓋十大品類的傳統工藝展品;二層晉韻小劇場、非遺小舞臺、鄉村記憶、民俗文化;一層非遺老街坊、非遺書屋、茶歇巴、剪紙藝術展品;三雕(磚雕、石雕、金屬雕)文化墻等組成,館內主要陳列山西省國家級、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山西省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山西省歷年榮獲國家級“百花杯”、“金鳳凰”等獎項和省級“神工杯”獎項;書畫藝術與傳統工藝相結合的藝術作品以及山西省傳統工藝企業和非遺傳承人的精品力作4000余件。
小朋友們及家長在工作人員的講解后,了解了山西的傳統文化。家長們看到民俗展區后,回想起了記憶中的童年,觸景生情,產生共鳴。在互動區,剪紙老師教小朋友們剪囍字,小兔子,蝴蝶。面塑老師教大家捏各種小動物,并將捏好的小動物送給大家。小朋友們參觀后,表示非常喜歡這些工藝品,要帶著畫板來畫畫。
圖:李靜 文:殷志暉審稿:閻志婷